【湖北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李洪渠】高職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挑戰
發布時間:2024-02-28
來源:湖北職業教育研究院院長李洪渠
高職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挑戰
“人工智能”是2023年年度熱詞之一。隨著ChatGPT、文心一言、WPS智能寫作、商湯SenseNova等人工智能工具的推廣和應用,人工智能對教育的影響已成為共識。
事實上,人工智能正深刻改變著社會生活方式和各類產業業態,改變著許多社會職業的性質、內容、工作方式、職業技能素質要求等,會催生一批新的工作崗位,同時會使一些工作崗位減少甚至消失,而改變最明顯的是技術技能型崗位,重復性、機械性的甚至是可預設動作的技術技能崗位逐步被“機器”取代,工廠車間再不是從前的模樣,無人車間越來越多。
顯然,作為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高職教育受到的沖擊和挑戰最大。高職院校如何應對,是一個緊迫又重要的大問題。
早在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就提出要“建立人工智能多層次教育體系”“鼓勵職業院校和普通高校開設人工智能相關專業或課程”,超前部署構筑我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高職教育工作者要敏銳地感知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充分認識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變化,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新技術、接納新技術、應用新技術。
高職院校一方面要在人才培養方面適應社會職業變化帶來的勞動力結構的新需求,同時也需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及時引進應用新技術,提高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發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作為高職院校辦學的責任單元,專業建設面臨調整、改造和升級的緊迫任務。
設置什么專業、每個專業招收多少學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設定、實習實訓條件建設和實施等,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問題。面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高職院校首先要考慮的是根據產業、職業、崗位變化調整專業設置,停辦面向的崗位群需求人員減少的專業。同時,對經過論證保留設置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審視,根據未來產業需要進行調整。
為了滿足各專業學生未來工作、生活和發展的需要,學校要引導學生將人工智能技術內化為通識技能。在日常教學中宣講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態勢和趨勢,國家有關法律規范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道德準則,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服務個人發展進步,免受其負面影響。還要將人工智能通識課程納入課程體系,組織學生學習人工智能基礎概念、應用案例、前沿技術、倫理風險和社會責任、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及技術應用等內容,系統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讓人工智能思維融合到不同的專業問題處理中,讓不同專業的學生從自身視角了解人工智能理論研究、應用開發等,引導學生積極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技術挑戰和倫理困境,啟發學生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培養職業通用能力,提升面對未來職場挑戰的能力。
人工智能將在很大程度上催生職業院校治理現代化的新范式,激發職業院校治理現代化的創新動力,重塑職業院校治理體系,從而帶動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人工智能也可以幫助職業學校更好地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國家重視技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學習技能、人人擁有技能,是國家技能型社會建設的總要求。受資源限制,人人皆學技能、處處能學技能、時時可學技能一直受到掣肘,職業學校并沒有成為區域或行業人人可去、處處可學的技術學習中心。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將海量學習資源、虛擬實訓場景通過平臺提供給各地各類學習者,并可以通過動態追蹤監測記錄不同學習群體的學習過程軌跡,采集、分析和處理相關數據生成專屬的個性化“數字畫像”,從而為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提供最適合的優質職業教育。人工智能技術賦能職業學校成為校園無限開放、服務對象和功能更加多元、便捷高效的技術學習中心,是職業學校未來應然態勢。
相關推薦
2017-06-13
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教師來我??疾旖涣?/a>2017-06-14
軟件學院團總支學生會年度總結暨結業大會2021-08-23
《個人信息保護法》來了!2011-04-18
成功舉行“如何開展大學生心理輔導” 培訓2024-04-07
亞洲城市大學董事長拿督張潤安夫婦蒞臨我校交流訪問最新動態
2024-04-07
2024-04-02
2024-04-03
2024-04-03
2024-03-29